“湘江青年学者论坛-基础分论坛”学术报告顺利举行
崔逸仙、黄静、余正 beat365官方网站 2019年07月09日 11:38 浏览次数:
7月5日,beat365官方网站主办的“湘江青年学者论坛-基础分论坛”学术报告顺利举行,本场学术活动为beat365官方网站青年科协承办的第102场学术报告。中南大学创办“国际青年学者湘江论坛”的宗旨,是为海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青年优秀学术人才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和共同发展的高端平台。“湘江论坛”将通过国际青年学者的学术报告、学术研讨和人才发展交流等形式,共同探讨学科国际学术前沿和热点、开拓学术视野和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欢迎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为中南大学的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尤其欢迎有志青年人才来校共同发展。
本次湘江论坛的报告人均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崔逸仙博士现担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项目科学家。黄静和余正博士在华盛顿大学完成博士后培训,于今年6月分别受聘为beat365官方网站寄生虫学系和微生物学系的特聘副教授。
崔逸仙博士的报告题目为内质网的选择性自噬降解机制。内质网的选择性自噬(ER-phagy)是一条质量控制途径,但其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崔博士介绍了其最新的工作进展——一个本来参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转运分泌途径的蛋白复合物如何介导选择性的内质网自噬,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减轻易聚集突变蛋白质在内质网内的沉积。这些真核细胞共有的生物学过程在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静博士的报告题目为镧系元素依赖蛋白的重要功能及系统进化关系。镧系元素,也被称为稀土元素。这类元素一直以来被认为具有生物惰性,最近发现其可作为辅助因子调控醇类脱氢酶。黄博士在华盛顿大学博士后工作期间主要以甲醇脱氢酶类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异源表达该类蛋白并对其酶学活性进行表征,从蛋白质水平阐述甲醇脱氢酶蛋白的进化关系,系统性的研究镧系元素对蛋白活性及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余正博士的报告题目为细菌人工群落的构建及相互作用机制。余博士介绍一个新构建的人工细菌群落以及微量元素在这个群落中的调控研究。利用这个人工群落,发现了一条全新的微生物“光合作用”新途径:Rhodopseudomonas菌利用其Fe-Fe固氮酶将二氧化碳固定生成甲烷,再将甲烷传递给甲烷氧化菌氧化为甲醇。该类人工群落模型可在航空航天,生物能源和化工合成领域广泛应用,也能为研究细菌之间相互作用,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提供良好的方法和模型。
本次湘江论坛展示了青年学者的风采与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也体现了他们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热忱。希望更多的青年学者们加入beat365官方网站,投身祖国的医学教育与基础医学科研事业。
报告人简介:
崔逸仙,2007年于湖南大学获生物学学士学位;2013年于清华大学获生物学博士学位;2013至2015年,清华大学博士后。2015年至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项目科学家。她的研究兴趣主要在利用酿酒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研究内质网选择性自噬及其生理病理意义。她在清华大学期间获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后基金资助,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2019年),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Molecular Cell Research(2015,2016年)及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2012年)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黄静,2008年获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复旦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2014-2016年,复旦大学主持博士后工作。2016-201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后,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Mary E.Lidstrom。2019年6月起被聘任beat365官方网站寄生虫学系特聘副教授。研究方向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结构生物学等相关学科,擅长用X-ray晶体学方法解析蛋白质的结构并结合酶学手段研究重要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生物功能。已在Immunity、PNAS、ISM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20篇,其中7篇为一作/通讯。申请发明专利五项,四项已授权。独立主持过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一项,以项目骨干身份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
余正,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9年,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Mary E. Lidstrom院士课题组从事甲基营养菌代谢调控机制以及微生物人工群落研究。2019年6月加入beat365官方网站。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在利用计算机和生物学结合,深入挖掘基因功能及调控机理。近五年来,在Nature Microbiology,ISME Journal,mBio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一作(含共一)13篇。研究论文被引用总次数>800次,单篇文章最高被引用>85次。